其他
12月9日,一场重要的会议召开。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经济工作,并提到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2011年以来,中国长期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,这一次货币政策的前缀变成“适度宽松”,意味着什么?为什么“适度宽松”的表述值得关注?去年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,是“稳健的货币政策”。专业人士告诉谭主,从历史上看,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谱系包括从紧、适度从紧、稳健、支持性、适度宽松等。2011年以来我国长期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,但具体表述上会根据经济环境有所侧重,如保持中性、灵活适度、精准有力等。这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,变成了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。变化的方向,十分鲜明。要理解这种变化,可以从政策的效果入手。专业人士告诉谭主,今年以来,我国内需增长有所放缓,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加力逆周期调节,能真正体现“适度宽松”成效,促进经济平稳运行。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、稳健、宽松的货币政策。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和“支持性的货币政策”都落在了宽松的谱系上,“适度宽松”在“支持性”的基础上政策信号更加积极、清晰。梳理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,会发现,这样的调整是循序渐进的。有市场机构估算,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,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,比2022年同期多近20万亿元。并且从结构上看,今年以来新增的贷款资金主要流向了实体企业。今年前10个月,我国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3.59万亿元,占全部新增贷款的八成以上。并且这些资金中,有超七成都是企业非常渴望的中长期贷款。加强调节力度,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,这已经在体现宽松的货币政策。在这个基础上,再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说明未来政策的力度还会有所加大。当然,“稳健”到“适度宽松”,政策的力度在变,政策背后的思路是一以贯之的。专业人士告诉谭主,从根本上来说,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主要是在货币政策力度上更加明确,它依旧强调的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,稳定社会预期,改善经济基本面,这个基调没有变。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这次会议还提到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。此前,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曾经有两次搭配出现,是2009年和2010年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